以治懒增强效力——加强作风建设系列谈之二
本报编辑部 懒,既是庸的主要表现,又是庸的重要源头。一个人工作平庸、业绩平庸,撇开能力问题,懒惰是主要原因。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志或懒于学习,学不求深,思不求解,浅尝辄止;或懒于做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敷衍了事;或懒于深入,干工作浮光掠影,督促下“蜻蜓点水”,工作中敷衍了事;或懒于创新,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工作凭经验,办事老一套。诸如此类的懒惰现象,各具“特色”,不一而足。 晚清名臣曾国藩云:“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惰习气一旦渗透进工作与生活之中,必将蚕食一个人的激情和美德,消磨其才智和能力,如果懒惰,能人也会变庸人,先进也会变落后。懒的现象虽不普遍,但如不严格治理,必将严重影响工作效能,贻误加快发展大业。对于我院来说,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和繁重。与发达地区相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我院自身的医疗水平、服务能力、学科建设等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在坚持“好”的前提下,是否“快”对我院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决定性意义的影响。“快”,就要讲效率,提高效率,无不是我院在“两加一推”主基调发展中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就必须以治懒为抓手,方能增强效率。 以治懒增效率,必须强化目标定责。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没有责任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每次的中层干部会议上,尽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文智,院党委书记常琦总是反复强调会议的严肃性,但也少不了个别同志会风不够紧张、拖拖拉拉等现象。虽是个别现象,却是一个人作风是否紧张的体现。我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蓝图已描绘,要将这些预期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科室、落实到每名干部职工,强力推行主体明确、职责清楚、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目标责任制尤为重要,且应将考核结果与科室评价挂钩、与干部提拔挂钩,让工作目标产生工作压力,让工作压力催生工作动力,让工作动力生成工作执行力,真正让有责任的同志坐不住、等不得、拖不起、懒不了。 以治懒增效率,必须强化工作追责。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庸懒混日子,与相关管理和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没能做到公开透明、科学有效不无关系。如此状况,可建立以目标倒逼任务、时间倒逼进度、督察倒逼落实机制,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将这些工作任务分解到科室、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久拖不决、决而不行的工作事项,坚决实施责任倒查和追究,让懒惰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 以治懒增效率,必须强化效能问责。之所以懒惰,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不明确、失职没追究、渎职无处理。要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制等制度,切实加大对失职渎职以及“不作为”、“慢作为”等的问责力度。尤其是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作作风拖拉、责任心不强、上班迟到早退等现象开展专项整治,自上而下查规定程序,自下而上查办事程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如此,才能迫使每一个科室、干部职工在工作过程中追求效率、在目标实现上追求实效,才能逼迫每一名干部职工树立一种坐不住、等不得、不能等的紧迫感,才能在全院上下形成不想懒、不敢懒、不能懒的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