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启程

发布时间:2015-09-07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   重症医学科  徐永超

八月的雨,依然倾泻如注,疯狂的滴落在行人的脸颊,让人感觉到了秋的丝丝凉意。但毕医人的热血却在沸腾,在燃烧。因为201588日这个难忘的日子,在各科室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和贵州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我院顺利开展了全市首例心脏外科手术。这是我院发展史上又一新的启程、新的篇章。

为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84我院组织了相关科室就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召开了协调会。患者手术下来以后,会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等病情平稳后才转回普通病房,这对我们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我科很荣幸能参与医院的重大发展建设,能为医院分担解忧;对提升我科治疗、护理服务水平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面临的困难是我科从未收治过14岁以下儿童,无论在仪器设备的准备和临床护理经验上都很被动。但我坚信我们重症医学人定能不畏困难,迎刃而上。会议结束后我们就开始忙着筹备儿童使用的牙垫、固定器、呼吸机管路、吸痰管、小儿袖带、指脉氧、约束带……。在筹备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院领导的积极支持,相关科室和科护士长的大力帮助,大家都想为医院的发展出一份力的心让我感动不已,我要谢谢他们的爱心和付出。因为术后患儿要单间放置,我们立即按照部署腾出房间,对房间的四壁及天花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更换新的床垫及被褥,清洗窗帘,用酒精擦拭心电监护仪、注射泵、呼吸机外壳、按钮及面板。每一个准备,都是为了使患儿能得到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手术前一天,我到心外科对小患儿进行术前访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两个小患儿,他们可爱极了,对我也不排斥。我与小朋友拉钩并许诺他们到重症监护室后叔叔阿姨都会好好的照顾他们。与患儿的父母讲解了我科的探视制度以及到我科后要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等等,患儿家长也很理解配合。

手术当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医院,换好手术衣,希望能学习一下动脉穿刺技术及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学习后,我赶紧回到科室准备接病人。再次确认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负压吸痰装置连接完好,处于备用状态。全科护理人员取消周休,积极加入到护理患儿的队伍中。在手术医师和麻醉医生的护送下第一个小患儿终于来了,面对患者身上乱如麻的管道,心里莫名的紧张起来。这时省医的专家在旁边叫我们不要急,慢慢来。终于换好了动脉压力传感器,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接着又是术后的特殊用药、出入量的控制、吸痰、记录。一切治疗护理都在积极有效的进行。不一会患儿麻醉清醒后就停用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了。与此同时,省医的专家、我院心内科主任和心外科的医生也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省医的专家一直在给我们讲治疗和护理的注意事项,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两点了,专家与我们匆匆去吃了盒饭,吃饭时也不忘讲解相关知识。饭后第二位患儿也手术下来了,有了护理上一个患儿的经验,第二位患儿的护理就顺畅多了,但第二位患儿病情很重,拔出气管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差,我们时时给患儿扣背、吸痰、雾化吸入等等,省医专家在患儿床旁密切的观察着患儿的病情变化,亲自为患儿吸痰、扣背,让我们钦佩、感动不已。和我们一直守护在患儿的身边。已是深夜十二点后,我们想让专家早点休息,专家却担心着患儿的病情,待患儿病情稍稳定后才离开了病房,此时已是凌晨1点过,接近两点了。省医专家不仅专业知识丰富,这种敬业奉献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术后第一天早上,专家又再次来到患儿床旁查看病情,并交代了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注意事项。从省医专家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敬业、务实、奉献、博学的实例,这种省医精神深深的感染和鼓舞着我们团队,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学习、进步。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显得尤为重要,我很庆幸我能在重症监护的这个团队里。小患儿下手术后,我们克服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对小患儿进行专人专护,我们的护理团队不分白昼主动加班,此时我们就是一个行善的大家庭。行善不必是到佛前祷告,不必是解囊相助,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在行善,就是在做善事。患儿清醒后护士姐妹们自己花钱为小患儿买了好多玩具,这对于离开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环境的小孩,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母爱真是相通的,面对患儿的痛苦,护士姐妹们早已鼻内酸楚、眼泪打转,情绪转换后我们又想方设法的安慰小患儿、呵护他、给他温暖,给予他战胜病魔的力量,每一个画面和场景都是那么温馨和感动。经过三天三夜的治疗和护理,两个患儿的病情都平稳后,要转回心脏外科了,顿时却有一丝不舍,相处的这几天是小患儿让我们更有爱心、耐心。我要感谢患者,感谢我们的护理团队,感谢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感谢相关科室和科护士长的大力帮助。

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使我市的同类患者不必转院,就近就医,大大方便了我市的心脏病患者;对我院的发展建设也是一个新的启程,新的里程碑。在有为医院发展呕心沥血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干劲十足、信心满满。我相信毕医人定在我院蓬勃发展的的大好形势下,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再创佳绩。

[责编:刘家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