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

发布时间:2016-03-03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   肖桂枫  

在有些清冷的早晨,安坐窗前,案旁置一杯袅袅飘香的茗茶,反复聆听一曲《禅与沉》。点一支老山檀精油熏香,发现还有沉香的线香插在香炉里,忍不住点上一支深吸一口,老山檀的味道刹那间便消失,只剩沉香的醇厚清雅,冷然香甜直入鼻息到心。玩过很多物件,仿佛内心深处是个极不愿意停留下脚步的人。水晶,紫砂,沉香,茶。自己都不记得涉猎过的玩件有多少件了,只是不停地寻找和了解。除了茶贯穿始终,至今没有厌弃,其他便也都渐渐的淡了。

明澈澄净的音色,在耳畔轻轻萦绕,悠悠潜入我心。禅曲,蕴含着禅意,就是人心所向往的那种淡然、从容的境界吧。阖却书页,端然静坐,岁月将斑驳写进墙角,青苔成了它的见证。我不知道如此过了这些年的岁月,我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站在堤上听风轻绕河岸,看流水送走斜阳的女子。

菩提树下修成正果,也许只有得道高僧方成。常听佛家言,需心如明镜,无欲忘我,四大皆空。世俗之人,是无此慧根灵性的。按理说,禅并不玄妙,只需我们拥有平常淡然之心,匆忙行走俗世间,并不具备孤灯黄卷,粗茶淡饭苦修的机缘,所以无从虔诚膜拜佛法之大意。

文字有时候是一种蛊,总在人心里丢下某些隐患。可是,依然的依赖于这样的蛊,不然,会少了些什么。比如内心的纯真,煎熬,悲喜之类。假期里常阅的中医养生和藏传佛教类书都有个通病,很多的名词很是难记。中医中的那些药草、经络、穴位,总把人搞得眼疼头疼心疼,而藏传佛教类书最难记的就是那些菩萨金刚像和名字,看了这么多书都没分清楚哪个是绿度母,哪个是白度母,也没分清楚密宗之教主大日如来和金刚萨埵到底怎么区分。或者,没有佛根。

既是不懂,不阅也罢。

初识茶,便迷恋上那一份清雅,继而在玄奥中寻觅,就像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混沌茫然却又神往。当喝茶成为一种日常,有时候内心就有了难以言说的复杂感受。

爱上茶,就爱上了这种人、茶、器、水之间的娱乐方式。品尝各种各样的茶,独爱上了武夷岩茶,它的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顺滑,如一位可以信赖、相守,分享精神世界的知己。从此,日子有了茶相伴,对每一个晨曦都会充满美好的期许。

今日的茶,是普洱菊花。一壶老熟普,醇厚绵长,汤色红亮如酒。只是,总觉熟普的味道过于单一,没什么变化,尤其在清晨喝。因为味蕾的敏感性,觉更寡淡。索性,加上些黄色小胎菊,点上烛火,在玻璃壶里煮。菊花的清香和熟普的醇厚结合,借着它那微苦的淡香循回,可以看到我几月内鲜活的一切,那些述说清愁的字句,那些烂漫的情怀,癫狂不羁的某一时刻,它们如青藤疯长,次第开放。

某日和有过精彩过去的人交集。偶尔会好奇,是不是会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故事呢?亦或,一样的开始美丽,中间平淡,最后落个各奔东西?有些世界,不用刻意的远离,偶尔的若隐若现,也仿佛门缝里夹住的一角衣物,色彩依旧斑斓。一些细枝末节的琐碎,如尘般洒落在时光的阴影里。一些人,甚至想不起模样来,而曾经以为,那是会镌刻在心底的烙印。过程里,有热烈,有激情,有悲喜,而结果无非是平静。相信一个有责任有习惯在的人,会选择这样的简单和平静,亦深刻如当初的你侬我侬。

我心里的茶是灵性的,是感官、文化、思维、理念甚至心情、内在等等的混合体。茶,应该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实践。

或许,是我自己不够有底蕴,达不到我所向往的茶与情的境界。那种与茶彼此交融的无言快乐,那种对于茶不同表现的懂得或感悟,有时候就像是安静的面对一个知己,会心一笑,不语皆通透。然而,这时候又觉得,要把这些习以为常的惯性打破,把这些初浅的感知丢弃,想要去追寻一个鲜活的生命如何完成从最初的懵懂到最后最美的释放,如何用最流利的文字去描述,把它说清说尽,我做不到。

几个月以来不曾静下心来思考,思考我的职业,我的人生与我的家人,现在的家人和以后的家人。欲望不是修禅的慧根,却是无法紧闭的门。于是,纷飞的思绪已紊乱。无法躲避那些纠葛心智的精神对话,也无法躲避纠葛人一生情感的恋恋红尘……

禅是心神书,茶是泼墨字。

也说,书为禅家添花锦,禅是书家切玉刀。

禅定得度,定是心清虑静,意定神一。觉得甚为高远,深学无度,一生的修习在哪里可为呢。浅学是学不来的,定力和入静,非我一般人所能入境,只能做个心神的观赏者了。    

做个心神的观赏者吧。

[核稿:周文波  责编: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