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映乡愁

发布时间:2015-10-15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中秋夜,皓月当空,漫步在月光如霜的庭院中,寒鸦栖树,冷露沾湿了桂花。思绪在这清冷的月色里游荡飘逸,不由得使我怀想起故乡的中秋。

八月中旬,家乡正是五谷成熟收获的时节。乡亲们起早贪黑地站在田地里,摘棉花、打芝麻、拔花生。一片繁忙喜悦中,他们依旧不忘忙里抽闲,祭月庆丰收。

敲桂花,摘石榴,团团圆圆过中秋。儿时,每到中秋临近,奶奶便在院子里忙碌着,把白布铺在地上,然后踮起脚,轻盈地敲打着桂花。桂花黄白的蕊儿像雪花纷纷飘落,顷刻间,满地沁人的花香弥漫在农家小院。碎碎柔软的桂花,经过奶奶的巧手挑拣,在阳光下晾晒两天,就变成了美味可口的桂花糕、桂花饼、桂花粥,从仲秋一直吃到冬至,香甜我整个童年。

月到中秋分外明,就在这花好月圆的夜里,搬出几案,放到庭院中央,摆上石榴、枣、葡萄等时令水果,祭拜月神。全家老少其乐融融地围坐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听爷爷讲“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神话传说。

如今,在这阖家欢聚的中秋夜,我独自在异乡,推窗远眺,天边的一面玉盘月,遥遥地镶嵌在漆黑的苍穹上。月华如水,倾洒房屋、树梢和道路。远处仿佛飘来优雅凄清的乡思调,温婉柔情地拍打着我的耳膜,顿时心中愁肠百结,伤感万千。举头望月,喃喃自问:乡关何处?

明月啊,明月,亘古不变的明月,千百年来,已经渐渐成了中华文化中“旅思怀乡”情感的载体。它不但高挂在朗朗深远的夜空,而且一直行走于《诗经》、唐诗宋词里,让文人诗客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意蕴中,发感慨,抒情怀。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言简意赅地道出游子的失意和坎坷,流露浓浓的乡愁;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潇洒风流地与明月对饮,令人羡慕敬佩;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让人望月慨叹人生的变化无常,引发无限的伤感惆怅。

漫漫人生旅途,每个人的头顶都高挂着一轮明月。当遭受人生波折、悲伤无奈时,它便照亮每一段路途,慰藉我们疲倦孤独的心灵。

[责编:唐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