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相伴
■ ■ 刘虹艳 清明节,一个适合踏青的时节,下班时间一到,就迫不及待地领着全家踏上了回老家扫墓祭祖的道路。天空蓝得出奇,几缕白云似飘带一般点染着蓝莹莹的天海,高速路旁的新绿一闪而过,它们完全走出了寒冬带来的萧条景象。晚霞的色彩随着远山的青绿渐渐浓郁,火烧云的出现引来孩子喜悦的惊叫。时间随着前进的道路在飞速溜走,天空一轮圆月、几点星光替代了阳光的辉煌,灼热逐渐变为凉爽,云彩还在月亮周围回旋,依依不舍地携手飘逸。 踏着月色回老家,车内兴奋的孩子渐渐平息了喧闹,靠着我的肩膀进入梦乡。伴着月色,在环山而转的乡间玉带上,我们行至舍虎梁子的山顶,从车窗向外一望,朦胧月色下青黛色的山脉连绵起伏,线条变得柔美妩媚,给人以幻想,给人以感动,如同花季少女暗暗浮动着的朦胧情愫,感受着那份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再看山下小城镇,一溜路灯明亮而整齐,隐约闪现着曾经的夜郎小国那豪华城楼和热闹街头的景象。 我们走,月亮也走,她那汪明镜般的眼睛,伴着我们一路前行,朦胧月色总在每一个不同的地方带来不同的感动,看着这美景,总是不忍心眨巴一下眼睛,就想搜索着这喀斯特山脉的山腰沟壑中是否藏着宝贝,其实,那就是永远看不够的美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月色给人以美好的幻想。追求浪漫的人总会在月色中找到一份宁静,找到一份记忆。 我喜欢孤独地寻找,独立地思考。那是读小学时候的一个初夏,老师告诉我们某天将会有月食现象,让我们各自回家注意观察,并写下一篇作文。我向爸妈了解月食的知识,他们还给我说了天狗吃月亮的故事及习俗。月上树梢,我便在家门口等待,在我家门前的苹果树下,我看到了在寂静夜晚,月色下翠绿的树叶闪闪发光,微风过处,月光摇曳着玉米林楚楚动人。离家不远处,长年不断流淌的河流声激荡着河床哗哗作响,不时传来石蚌的叫声,蛐蛐的歌唱更是疯狂,墙角、树下、煤炭堆,到处都有他们欢快的曲子。我陶醉在月色中,忘了时间,忘了屋里爸妈已经睡觉,我走到房前屋后观赏着美丽月色,看樱桃变黄了,摘一颗放在齿间,尝着酸酸的果味,逗来一嘟噜垂涎汪在口中又咽下,梧桐花的香味在夜色中挥发飘荡,一丝丝钻进我的鼻孔,我忍不住大口呼吸着甜美的味道。我等啊等,终于月亮开始变黑,这时,远方传来了敲盆打鼓的声音,久久不停息,我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有一些害怕,但忽然想起了爸妈给我说的“天狗吃月亮”时人们的习俗,我不觉笑了,原来这竟然是真的,有人看到圆圆的月亮变黑、变缺,就会让大家敲锣打鼓驱逐“天狗”。当时小学略微懂一点点月食知识的我,竟然在心里嘲笑人们无知地坚守迷信。现在想想,自己不也是那么固执于一件认定了事情么:独自一人在月色中陶醉,等待一个过程,寻找一份惬意。那一夜的观察,让我享受到了月色下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一次完美盛宴,我愈加迷醉朦胧月色。在后来的日子里,月明的夜晚我总会晚睡,就想多留一些时间在月色中感受美丽,在月色中嗅各种花香。游到爸爸的兰草地里幻想兰花仙子的出现,游到浓郁野姜花的角落深嗅月色给予的花之精华…… 月色相伴,到家的行程越来越短,星星点点的灯光散落在青山中、玉带旁,路旁的薄膜地里月光愈发明亮,整齐而紧致。大片大片紫色的绿肥花,散发着浓郁的香味飘至车内,小刺果果的花香似果糖甜味诱惑着鼻息,好想把它抓住留在鼻尖。车行至院子里,犬吠声打破了乡村夜空的宁静,家门口苹果花瓣随风飘舞,棕树叶子特别的欢迎方式啪啪作响,年老的母亲早已经把门口的路灯开关拉线盒拉开,佝偻着身子站在门前招呼着我们。 回家,月色相伴回家,感动的不只是一路的美丽风景,更是家门外母亲的张望。回家扫墓祭祖,是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更重要的是回家看看亲爱的母亲,她在父亲去世后独自承担起一个家的重担,当爹当妈养育着四个儿女,直到大家成家立业,仍坚守着我们这个儿时的家,留住我们那淡淡的乡愁。余光中在诗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母亲还活着,让回家踏青、扫墓祭祖成为一个借口,也回家好好陪陪我们还亲爱的老母亲吧。 [责编:刘家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