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科当实习生
■ ■ 岳朝周 毕业后,记得我在某医院实习的时候,第一天就去外科。 人们都说“金外科、银儿科、不好不坏五官科”。那天,我们怀着无比的兴奋和激动进了外科医生值班室。护理部主任对正在写病历的一位医生说:“吴主任,这几个学生就跟你了。”吴主任头也没抬,边开处方边说“哦!”然后护理部主任对我们说:“这就是外科吴主任,以后你们称他吴老师,如何上班,你们听吴老师的。” 吴老师高高的个子,瘦削的脸,戴一副银白色的眼镜,看上去很严肃。 我们一行六人屏息站在那里,室内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吴老师忙完手里的活,抬头扫视了我们一眼说:“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夜班你们不用上,现在和我去查房。” 我们尾随吴老师到了病房,推搡着都想挤在前面。吴老师扭头横了一眼,鼻子里“哼”的一声。我们顿时井然有序,不敢越“雷池”半步。挤在前面的挺得意地对后边的扮了个鬼脸。进入病房后,吴医生仔细询问病人的情况,我们急忙拿出笔记本记录。 查完房回到办公室,吴老师开处方和医嘱。大家都争着拥到吴老师背后伸长了脖子,就像被人捏了脖子的鹅。有个同学还抬了板凳站了上去,不小心被挤摔下来。吴老师突然站起身来瞪了一眼吼道:“搞啥子,等会儿轮流看。”被摔倒的同学不敢吱声,强忍疼痛。不过有吴老师发话,大家不再拥挤了。等吴老师开完处方后,我们轮流抄处方和医嘱。 有新入院的病人时,实习生是没机会亲自检查的,只能跟在后边看,作外科手术就更不用说了,只能轮流进去一两个学生,也只是在手术室“观摩”而已。我想:这样能学到些什么。 有一天早晨,吴老师还没来上班,我们一帮实习生就在值班室聊天。不一会送来一个病人,说是肚子痛。只见病人脸色苍白,疼痛使其扭曲了脸。病人家属看着这么多“白大褂”在办公室,像找到救命稻草似的,急切地说:“医生,请你们救救他。”同学们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形不知所措。又不能解释说自已不是医生。为了打破这尴尬局面,我大胆询问了病人的病情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通过检查,我认为病人是“急性阑尾炎”。我刚查完,吴老师来了。吴老师对病人又进行了检查,诊断为“肠梗阻”。我脑海里总是浮现“急性阑尾炎”这个病名。吴老师回办公室开处方时,我又悄悄跑到病房对病人进行检查,其症状与“急性阑尾炎”完全吻合。我回到老师的办公室后,胆怯地对老师说:“老师,刚才那个病人……”老师头也没抬,说:“那个病人怎么了?”我说:“那个病人可能是急性阑尾炎。”老师没说话,只是白了我一眼。其他一起实习的同学看我的眼神也怪怪的,仿佛在说我“班门弄斧”。 已经开始手术了,本来今天轮到我到手术室“观摩”的。因为我“班门弄斧”,吴老师就叫其他同学去“观摩”了。 手术结束后,有个同学叫我去吴老师办公室,同学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以为是叫我去“训话”。我忐忑不安地到了吴老师的办公室。吴老师倒了一杯水给我,和颜悦色地让我坐下。然后问我叫什么名字、哪里人、读什么专业等等。吴老师又说:“今天你对那名患者的诊断是对的,患者的确是急性阑尾炎。” 从那天起,只要有病人入院,吴老师就在我的旁边指导,让我动手检查诊断,并由我开处方和医嘱。作手术我也不用轮流,而是给老师当副手,后来还让我主刀。晚上上夜班也让我陪他一起,再后来,吴老师还拿了许多以前的骨科病人的片子教我。 在外科实习的日子,我学到了其他同学没有学到的许多东西。谚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细细想来,一个人的成功,师傅教给我们的仅仅是理论,我们在按照这个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最重要的还得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责编:唐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