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一个故事 两面锦旗 双倍认可

发布时间:2024-11-08

近日,6766澳门联合网站(以下简称“浙毕医院”)急诊科(急诊内科病区)上演了温馨的一幕:云南籍54岁男性患者陈某在出院后,家属将特意定制的两面绣着“医者仁心 妙手回春”“精湛医术保健康 视患如亲院风好”的锦旗送到急诊科医护人员手中,以表谢意。




能让患者家属送出两面锦旗,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众所周知,马蜂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体内还含有致命毒素,一般人见到马蜂都会躲得远远的,但是总有一些比较倒霉的人,被马蜂“盯上”,送出一个个“夺命之吻”。

陈某在地里做农活时,不慎惊扰蜂群,被蜂群攻击,致全身多处疼痛,局部皮肤发黑、硬肿,痛苦不堪。

在家人陪同下,陈某立即前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陈某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酱油色尿液,尿量少(全天量200ml等情况病情持续恶化。

“还是去6766澳门联合网站吧!”为求进一步诊治,陈某与家人商量后立即转到了浙毕医院急诊科(急诊内科病区)EICU。

首诊医生周德丽接到陈某后,经查看发现陈某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重度黄染蜂蜇伤主要集中在头面部、躯干、四肢、臀部,大约50+处



入院时被蛰伤的皮肤


在急诊科主任黄大苹带领下,急诊团队立即予陈某补液促排、血液灌流吸附毒素,在此期间,陈某渐感呼吸急促,急诊肺CT提示双肺多发严重渗出影随后,陈某出现嗜睡症状,氧饱和度迅速降至85%左右,血压低至77/52mmHg,考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诊团队立即为陈某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抗休克等进行抢救。

陈某生化结果回示,其各项指标高出常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提示患者呼吸、循环、肝脏、肾脏等多脏器衰竭,为蜂蜇伤极重度,死亡率极高。

经急诊团队讨论后立即为陈某行血浆置换、CRRT治疗。住院期间共行3次血浆置换,共置换9000ml血浆,持续CRRT治疗(216小时)及对症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血浆置换中




血浆置换后液体



CRRT治疗中


经积极治疗,陈某肺CT渗出明显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成功脱机拔管,但陈某无尿,转出EICU需进行间断血液透析治疗。



蛰伤处已好转、结痂


9月19日,陈某顺利出院后,回到当地医院继续规律血液透析治疗。

·急诊科 /图·

新闻延长线

正所谓秋蜂猛于虎,每年8-11月是蜂蜇伤的高发季节。

急诊科每年都接到蜂蜇伤的患者,轻症较多,但重症往往因急性肝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一、蜂的种类和毒性

蜂的分类有很多,我国蜇人的蜂主要为蜜蜂、黄蜂(胡蜂、马蜂)、大黄蜂(牛角蜂、三眼针)等。

蜂腹部末端有一对毒囊和一枚毒刺。蜜蜂的毒液大部分是酸性的。大多数蜜蜂,蜇伤我们时,它的毒刺会带着自身的消化道一起拖出体外,这也证明了蜜蜂蛰完人之后,自己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人被蜜蜂蜇伤后,由于相对来说毒素含量少,所以一般也只是出现局部瘙痒、刺痛等症状。

胡蜂的毒刺很细,可以反复的使用,就像我们汗毛一样,被蜂类蜇伤后看不到刺。胡蜂的毒液是碱性的,胡蜂蜇伤所能达到的严重程度,也是蜜蜂蜇伤不能比的。我国某些地方会把胡蜂叫做“七牛蜂”或“七死牛”,意思是七只这样的蜂曾将一头牛活活蜇死,足见胡蜂蜇伤的危害性。

、蜂蜇伤的临床表现

蜂蜇伤,是被蜂尾蜇伤后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肤内所致。蜂蜇伤后局部会出现红肿刺痛、瘙痒、水疱,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胸闷、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肌肉痉挛、晕厥、昏迷、休克等,更有甚者会导致死亡。

、被蜂蜇伤有以下常见症状

1. 局部损害:蜇伤处红肿、疼痛、瘙痒,甚至化脓、坏死

2. 过敏反应: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对蜂毒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现象,严重者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反应强烈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3. 脏器功能损伤:

(1) 泌尿系统:腰痛、血尿、肌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

(2) 循环系统:心肌损伤、心律失常、休克、心跳骤停等

(3) 呼吸系统:胸闷、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黄疸、肝功能损害等

(5) 神经系统:晕厥、昏迷、抽搐等。

4.蜂蜇伤分度

(1) 轻度:蜇伤皮损处一般小于10处,仅出现局部过敏反应,无器官功能受累表现。

(2) 中度:蜇伤皮损处一般在10-30处,过敏反应分级I-II级,仅有1个系统器官受累,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

(3) 重度:蜇伤皮损处一般大于30处,过敏反应分级III-IV级或至少2个系统器官受累,每个系统器官SOFA评分均≥2分。

(4) 极重度: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生命体征不平稳。

、蜂蛰伤后如何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1.中和毒液:

蜇伤后数分钟至24小时内,尤其是6小时内是黄金急救期。被蜇伤要立即逃离现场,到达安全距离之外后要注意观察野蜂的形态特征,如果无法看清蜂的个体,注意观察蜂巢的特征,以便判断蜂的种类。

(1) 蜜蜂毒液为酸性,可选用肥皂水、5%-10%碳酸氢钠溶液(俗称小苏打)等弱碱性液洗敷伤口。注意,口水涂抹不起消毒作用。

(2) 马蜂的毒液为碱性,伤口可用弱酸性物质,如食醋、3%硼酸、1%醋酸等冲洗伤口。

2.挑除尾刺:

对蜇刺仍遗留在皮肤者,可拔除或胶布粘贴拔除以及拔罐取毒针,不能挤压以免毒液扩散入深部组织,加重中毒。

3.消肿止痛:

   可选用季德胜蛇药片涂抹蜇伤伤口周围,以消肿止痛。有小水泡时,不可挑破,待自然吸收。

4.及时就医:

蜂蜇伤后出现红疹、皮疹、发热,无尿、少尿或酱油色尿,甚至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或全身不适时应立即就近送医。

、如何预防蜂蛰伤?

1.远离蜂类,勿惊扰蜂巢。活动区域附近发现蜂巢,不招惹不接近。若蜂巢影响居民安全时,通知消防部门处理,摘巢时穿戴专业防护服;养蜂人员取蜜时应做好适当防护。

2.路遇蜂类,小心应对。当单只蜂围着你转,没有发出急促飞翔声音时,可下蹲或者慢慢移开,勿用手拍打驱赶;多只蜂直接攻击你,且发出急促声音时,应迅速用衣物等遮盖身体暴露部位,原地趴下不动,切勿奔跑或反复扑打。

3.秋季阳台收衣,请抖一抖。蜂类喜欢藏于阳台晾晒的衣物中,收衣后或穿衣前,适当抖一抖,有利于驱逐藏于袖管裤管内的蜂类。

4.外出不穿艳丽服装,不喷用香水。野外活动时,不在蜂巢附近打闹、野炊,避免食用或携带酒精、甜食,不使用带花香、甜味的化妆品,不穿鲜艳衣物;在山间田野劳作的人群应备布单或蛇皮袋等遮盖物用于临时防身。

5.过敏体质人群尽早就医。

[审稿:陈 勇  核稿:周文波  责编: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