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与疾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08-19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从整体观念来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整体性,表现在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按辩证施护的原则进行护理。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人们借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增强生命的活力和防病益寿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运用好阴阳学说这一理论是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一大法宝。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从生理上来说,阴代表物质基础、组织结构、血、津液五脏等属阴,阳代表功能活动,气、六腑等属阳;从病理上来说,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的、静的、寒的、虚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等都属阴的性质,急性的、动的、热的、实的、功能亢进的、代谢增高的等都属阳的性质;从部位上来说,腹部、内部、下部、肢体的隐藏部位属阴,背部、外部、上部、肢体的暴露部位属阳。

人体内阴阳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的动的平衡,阴阳经常是向着对立的方向运动,相互消长,到了一定的程度时,由量变到质变,阴盛可以引起阳虚,阳盛可以致阴虚,出现病理状态。阳虚,由阳本身不住引起,或是阴亢盛的结果,表现为畏寒、精神萎靡、活动力低下等症状,阴虚,由阴本身不足引起,或是阳亢盛的结果,表现为发热或潮热、兴奋、情绪激动等症状。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人体内部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因此,在治疗上应根据阴阳偏盛偏衰的情况提出治疗措施,调整阴阳的偏胜,使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归于相对的平衡,已恢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偏盛的可以用泻法,偏衰的可以用补法,即阳虚的补阳,阴虚的滋阴,阴虚而导致阳相对亢盛的,可用补阴的方法治疗,阳亢盛而导致阴虚的,可用平阳或平阳滋阴的方法治疗。

总之,阴阳是中医用以阐明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明确人体阴阳的偏胜,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有指导作用。

                                       皮肤科  王文静

[责编:刘家琨]